圣者晨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九九、号令一声大潮起(二),明末风暴,圣者晨雷,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明末风暴 !
在揣摩人心上,宋献策果然是一位好手。
俞国振之所以急于获取耽罗,原本主要有三。其一便是看中了耽罗的马场,耽罗岛方圆数千平方里,可牧大型牲畜十余万头,能养几万匹马,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个骑兵师。
北方的游牧民族一茬茬地长起,被中原的农耕民族一茬茬地消灭,这样的成本实在太高,俞国振的意图,是要彻底解决掉这些游牧民族诞生的根源,而要做到这一点,他必须有一支骑兵部队。
其二则是耽罗距离山`东不远,若是山`东有什么变化,那么俞国振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从耽罗调集援军、战船。俞国振对这个时期一些具体事情记得不是太清,但满人数度南下甚至劫掠山`东的事情,他还是隐约有印象的,但那时他或许需要火中取粟一回。
其三便是监视和控制倭国,与在大明不能放手获取人口不同,在倭国,俞国振没有什么心理压力,只要实力足够,他不介意将倭国一半人口变成奴工——当然,身为华夏礼仪之邦,即使是奴工的待遇,只怕也比现在倭国那些农夫所拥有的待遇要好些了。
故此,他给耽罗新港取名为羿城——后羿射日之意也。
“也就是说,新杭城必须建起了。”宋献策最后总结道。
俞国振对于地图的重视可谓走向一个极端,每个虎卫都被要求学会绘制地图,这和开枪一样成为了他们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最新印刷的南海地图中,澜水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中的一个被当地人称为“普利安哥”或者明国和安南商人称为“柴棍”的小村,被俞国振划定为“新杭城”的位置。这附近水网密布,多沼泽。流经此地的澜水分岔,也被俞国振命名为“吴江水”。
吴江水水深江阔。涨潮之时,在后世的万吨巨轮可以溯江直上,抵达新杭城。
在俞国振的展望中,这里将是华夏新的鱼米之乡。而此地土著,原属真腊,尚处蒙昧,对于他们的问题,俞国振的态度很坚决:愿意留下者彻底同化,不愿意留下者可以获得一笔补偿后离开。
“若是如此。准备工作现在就要开始,第一步就是去建水泥窑与砖窑,这些建筑材料必须就地解决。”俞国振在摊开的地图前琢磨了一下:“智先生的学徒如何了?”
宋献策眉头皱了一下,他对那位智先生完全没有印象。因此问道:“智先生?”
“是智一二先生。新襄的勘矿大师,他带着几个学徒正在会安附近勘矿。”章篪低声解释了一句。
宋献策猛然想起,自己似乎听说过这位智先生。据说新襄附近的几处矿藏,都是他带着虎卫和一帮徒弟探出来的。
他每次外出探矿,身边至少要带三个队的虎卫,对他的保护接近俞国振本人了。
俞国的问题不是对他们二人的,而是对叶武崖,作为留守。他掌管新襄的武备治安事宜,智一二的安全。也由他负责。
“前些日子接到会安来的消息,智先生的几个弟子,已经能单独探矿了。”叶武崖回禀道。
“既是如此,挑其中最好的三个去,先将水泥窑和砖窑建起来,从新襄会安调派人手过去,人数以三千为限,去者每年多一个月带薪假,再增一成的薪水,定级调薪上优先。真腊人和安南人那边都应该安抚好了吧,带一个营的虎卫去,军备多注意些——武崖,我任命你为新杭总督,总领新杭建设事宜,允你对周边不顺之土著进行征伐。”
三言两语之间,俞国振做出了决断。叶武崖挺身而起,大声应命,而宋献策脸上微微露出一抹喜色。
这是他第一次提出大的方略被俞国振采纳。
在新襄与会安,俞国振拥有无可比拟的号召力,这里绝大多数百姓,都是俞国振从死亡线上救出来的,不少人家里甚至供奉着俞国振的长生牌位——虽然俞国振本人对此是严令禁止,可人家私下里供着,他也没有办法。因此,在得知他又要建新杭城,报名之人极为踊跃。
“你也想报名?”
老雷一脸惊讶地看着王保宗,神情有些异样。
王保宗憨憨笑了一下,用力点头:“这边我帮不上什么了,跟着老雷师傅学得一身种田的本领,总想着亲自去试一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