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福州方言隐实示虚趣难词续说,刘瑞明文史述林,刘瑞明,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汉语方言词语有非常奇特巧妙,却有未研究而不知其妙的,如“西施舌”。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四.梅都官》:“《说诗隽永》云:福州岭口有蛤属,号西施舌,极甘脆。其出时天气正热,不可致远。吕居仁有诗云:‘海上凡鱼不识名,百千生命一杯羹。无端更号西施舌,重与儿童起妄情。’”蛤属动物与美人西施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而相及了。宋代已经无法解释名义的奇特巧妙,而提出:“无端更号西施舌”的疑问。
明代胡世安《异鱼图赞补.西施舌》:“犷壳如颐,肉舚舕而。化自鶬鸸,久复差池。既価女施,亦方男仪。惟其似之,是以谥之。《雨航杂录》:‘西施舌,一名沙蛤。大小似车螯,而肉自壳中突出。长可二三寸,如舌。温州公尝与人食此,戏曰:“西施舌如此,亦不足美。”其人曰:“非也。舌长能搬弄,可称张仪舌。”是物海燕所化,久复为燕。其性热。’《渔书》云:‘西施舌,状如蚌,壳色青绿,肉作银红,似女子舌,故名。味清甘有致,作汤佳味。’”但是,“既価女施,亦方男仪”,却是说既像女舌,也像男舌。即令只“似女子舌”,为什么偏说西施舌呢?《辞海.生物分册》(试行本)对“西施舌”也只介绍了它的生物习性。《汉语大词典》:“西施舌:贝壳动物名。肉白,形似舌,味极鲜美。”只解释了“舌”字而回避难点“西施”。西施舌是福州方言词,而《福州方言词典》:“西施舌:软体动物,体细长,略呈椭圆形。壳黑褐色,肉似海蚌,形状如舌,生活在海中。”也同样回避难点。西施舌分布于我国及日本、越南等地。日本、越南等地的人自然要从我国查找西施舌的名义,却是要大大失望的。
笔者近年来发现汉语大批方言词语的特点是:把不是这样谎说巧说成是这样;又启化人知道“是这样为假”;从而求索本是怎样。这是俗文化“寓教于乐”的目的,因风吹火,费力不多,事半功倍。可以概括为:谐音隐实示虚,设难成趣。巧智艺术是它们的文化内核。风马牛不相及的情况,却相及了。费尽思索,不知其妙,终于“心有灵犀一线通”,或者别人给道出原委,这不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踏破铁靴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生活阅历和思维哲理吗?
从笔者所倡说的谐音隐实示虚,设难成趣,恰好可解这个“西施舌”之谜。“西”与“细”,“施”与“嗜”都同音异调。“细”指**细长,又指肉细腻。“嗜”指人爱吃。无独有偶,在“西施舌”词之前,还有个趣致的“西施乳”的名字,指河豚腹中肥白的膏状物。三国吴人万震《海物异名记》卷八一:“西施乳,河豚膏也。”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河豚腹胀而斑状甚丑,腹中有白曰讷,有肝曰脂。讷最甘肥,吴人甚珍之,目为西施乳。”却也避言名义,自然也是类似谐音。
这类词语历史已久,由于趣巧而习用至今,但其中的具体曲折却不为人知晓,连语言学家的方言词典也不能解释。李荣主编《现代汉语言大词典》的41册地方分卷中,有冯爱珍编纂的《福州方言词典》。其中有一大批这类趣难词,但《福州方言词典》中都是避作解说,人们只能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泯失了它们的启智赏趣的积极意义。也就是说对它们要加强研究,弥补这种空白,把祖辈福州人的智慧巧趣再彰显出来。
《福建师范大学》(社科版)2003年第1期拙文《福州方言隐实示虚趣难词》曾从《福州方言词典》取例,并作解说欣赏。本文再对一大批这种趣难词的谐音理据作辨析和欣赏。这种趣难词中有的情况更复杂,还属于“语流音变”的新类型,更有研究意义。为求简便,先标示词典页数,对词典释义文字或做必要的节缩。字的具体读音及谐音关系,尽量用文字叙述,必要时用国际音标。
370.一号:隐语,指小便
二号:隐语,指大便
“一”是福州话有音无字的谐音前缀“口”的谐音,用于单音动词前,加强感情。而“一”则是“味”的谐音,本词典:“味:3脏,儿语:衣裳味味、手味了。”“号”是叹词“呵”的谐音。而“号”另是“屙”的谐音。“二”是有音无字的谐音前缀“0”的谐音,作用相同。如此,“呵味”(脏啊)的感叹,倒序而谐音成“一号”;或者,“□屙”(屎啊)也谐音成“一号”。都从“一”是小数,指小便。“□,而与“鱼”的音(后鼻音声母、韵母)不同。但交代这是训读音,未见口语白读音,似可谐音。从浅层说,“柴鱼”即“柴.愚”(“木.愚”)的并列复合结构。从深层说,福州话有个写为“”的词,本词典解释:“麻木,麻痹。”它正与“柴”同音同调。因此“柴鱼”即“癍.愚”的谐音。《广韵》中的“癱”字意思是瘦;疾。可以说,福州人对《广韵》此词旧瓶装新醋,把“柴”的谐音意思固定而落实为一个新字。
71.虾精鳖怪:泛指一切坏人和小人。
“虾”、“鳖”的理据本字当是“下”、“别”,指特别下等的坏人和小人。
下二回:下次
“下儿回”的谐音。其它方言类似的例子如:建瓯,下二轮:下一轮,下一次。武汉,下二回:下一回。但洛阳话,第儿里:第二天。却是以“儿”言“二”,正与以“二”言“儿”相反相成。黎川,洋一马二:好出风头。即:扬一码儿,显扬一样儿(本领)。上海,差二勿多:差儿不多。贵阳,棒老二:土匪。煤巴佬二,旧时指挖煤的人。丹阳,土老二:乡下佬儿。成都、汉中、重庆、奉节、自贡、达县、遵义、昆明、曲靖等地“棒老二”即:棒老儿(拿棒抢劫的人)。忻州,黑汤二水:汤、水很黑。黑蔫二黄:面容憔悴。黄眉二歇:面黄肌痩。趿拉二松:穿戴邋遢。长袍二挂:衣服过长。肥袍二挂:上衣太肥大。筛拖二颤:浑身发抖。洋烟二鬼:像吸鸦片烟的人。都是“儿”的谐音。
71.虾蛄:节肢甲壳动物,北京叫“皮皮虾”。也写作“虾姑”。《闽杂记》:“虾姑,虾目鳖足,状如蜈蚣,背青腹白……喜食虾,故又名虾鬼,或曰虾魁。”
“蛄”字用于陆地昆虫名,与此不适。称名当言它喜食虾,则应是“蛄、苦”同音异调谐音。言虾一见它而叫苦。“虾鬼”是斥骂虾而不宜,由“鬼、锞”谐音:虾是此虫的好食物。“虾魁”是大虾,也不宜,“魁、开”的谐音:虾一见就躲开。“姑”由另音谐音“呜”:虾一见就呜呜而哭。都是十分有趣的名字。
下八洞:1指下贱的、粗野的人和事。2比喻卑下的地位
下,指下贱;八,泛指杂类。“洞”字如蛇足,当有附会的原因。“东西”的省说而近音谐音“东”为“洞”。《宁波方言词典》:“下八脚:职位较低、受人使唤的人。”脚,边角废料。《汉语大词典》:“下三烂:品行不端,不成材的。”烂,破烂。两词都平实而言,可对比。
74.拗九:指农历正月二十九日。闽俗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下九。这一天是拗九节。拗,本地写法,音同“下”。根据廿九又叫下九,本字当是“下”,本地也写作“后九”。
又拗九节:又叫后九节、孝九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必煮拗九粥,用以祭祖和馈赠乡邻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关于这一节日及风俗的来源有两个传说。相传目连给地狱的母亲送的饭食都被小鬼吃了。有一年正月二十九日送的颜色黝黑的粥,小鬼嫌脏,母亲才得吃上。后世在此日加红糖熬粥孝敬父母。另一说法,福州习俗认为“逢九必穷”。在此日以拗九粥馈赠他人,可以送走穷命。年龄逢“九”或“九”的倍数的人,这一天尤要煮粥送穷。
下、后,都是合事理的。拗,由“九”与“俅”同音异调谐音而来。该词典俅:生计困顿,境遇窘迫。”这是所谓送穷的内在原因,即语言禁忌的所谓“逢九必穷”。目连故事说法是后起傅会。忌穷,所以要“拗”,即扭转。由于民俗另有“逢九”是年忌的说法,便有年龄逢“九”或“九”的倍数的人,这一天尤要煮粥送穷。为了避免与“俅”谐音的“九”的读音,“拗九”中读“九”的另音。又,各地另有送穷节,或在正月二十九日,一般叫“晦日送穷”。或在正月初六、初三。但不限于年龄逢九的人。牵扯到许多方面的这个民俗,只有从“九”的谐音才可以把它的根源解说清楚。
79.野燕:蝙蝠
“夜、野”谐音,从夜间活动来说。“燕”字双兼“宴”与“檐”的谐音:占据房檐。该词典:“宴:占据并看守着。”
84.花辣:指人善于处世,活动能力强“辣、涉”同音异调谐音,指交涉的花样多。
87.繪仈症:不懂道理
不懂道理并不是病。“症”有两读。“症、清”有同音异调的读音而谐音(词典第221页)。但此词中不谐音,是异变的结果。词的结构是“不懂、清”,即不懂而不清的复说。字面意思却是:不懂病症。
94.矮八:1鬼名,即黑无常。迷信的人认为是勾魂鬼,同时又当做神来拜。传说其身长三尺,与“悬哥”(白无常)相对2贬称身材短的人
“八”字无关词义,是“别”字同音异调谐音:矮的特别。人死后,身体失去水分,身长自然收缩。所以志怪小说把矮作为鬼的特点之一来作形象描写,往往说为身长三尺。还可以顺便说说,“无常鬼”的由来也在于此点。本当写为“无长”即“矮”的意思。鬼与死是同一的,死,可用“无常”来说。鬼与黑暗相联系,戏曲演出的鬼都穿黑衣,便有“黑无常”说法。为求趣意,又生出“白无常”来。原有的黑无常是矮的,白无常便对比为长的了。
99.擗躃搦:捉迷藏
“躃”在福州话是跑、奔走的意思。但此游戏不需如此。各地方言称名也无此类。当是“避”同音同调谐音,指躲。
103.蛇:动作缓慢。漫漫移动,蛇蛇步:脚因伤病勉强行走或故意移动得极慢
蛇爬行得极块,与词义正相反。利用古语古义“施”(今福州话与“蛇”同音异调)的谐音。《诗经.王风.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毛传:“施施:难进之意。”郑笺:“施施:舒行伺间,独来见己之貌。”
111:太阳移动
谐音情况同上。本指斜。《老子》:“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编上.老子》:“施,读为‘迤’。迤,斜也。”又特指太阳西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四月孟夏,庚子日施兮,服集予舍。”司马贞《索隐》:“施。音移。施,犹西斜也。《汉书》作‘斜’也。”
112.无板:说话做事不合情理,越出常规“板、边”同音异调的谐音。无边即不受边界限制而越出常规。
125.哥2后缀,用在某些名词之后,表示某一种人:青年哥/依志哥(同志)/倪囝哥(小孩)为什么把与年龄无关的人都叫“哥”呢?又,流鼻哥:流鼻的儿童。腐儒哥.迂腐的人。猪哥:1奸夫2好色的人。十绝哥:鄙俗吝啬的人。依顺哥.闽剧《依顺哥烛蒂》中的主人公。福州商人马依顺吝啬成性。人们常用来指称悭吝人。福清哥:谑称福清人。
为什么对一些鄙视的人也称“哥”呢?应当探究。道理也很简单,“个”的谐音,“青年哥”即青年的人。其它各词都依此类推。
114.母:3后缀,用在某些名词之后,表示某一种人:阿肥母(胖子)/挤挤母(饶舌女人)只能说这两个词中的“母”字不是母亲义。不会有仅造两个词的后缀,而且无法解释它是如何来的。胖子与饶舌女人也不是同一类人。“母”与“模”近音谐音作趣。即以模样指特点。参见上条“哥”及以下关于“妈”、“婆”、“母”的讨论。
109.保长妈:保长的老婆,比喻好管闲事的人
连“保长公:地保”词都无此比喻义,保长的妻子为什么会如此比喻呢?没有这种事理。“保场马”的谐音:管的地方大。
307.见事妈:好管闲事的人
“兼事码(或‘麻’)”的谐音。兼,指不该管而管。码,指接连管;麻,指多。
433.恶妈:心不善的人:恶妈管九家
“妈”字谐音同上条。如果按“母”字条推理,也是用在某些名词之后,表示某一种人的后缀。
59.茶婆 旧式茶壶,容量较大
155.菜婆 谑称爱吃菜的人
264.青盲婆 做事不长眼的人
289.管家婆 爱好管闲事的人
77.畲婆 贬称畲族人
77.邪婆 施邪祟法术的人,也用于骂人
185.猴婆 轻佻妖媚的女子
前六个词所指不分男女老少,后一个词指的主要应是年轻女子。“婆”都非字面意思,如果按“母”字条推理,更是用在某些名词之后,表示某一种人的后缀。不作此说是对的。本词典:“颇 大致,差不多。”这与古代汉语“颇”表示程度甚相一致。推想古代福州话“颇”即是表示程度甚,这些词语应当历史悠久,正是如此而用古义。所不同者,古代“颇”在前作状语,今在后作补语。“颇、婆”的这种读音也可近音谐音。其它方言“颇、婆”读音不一致而谐音的例子,限于篇幅而不缀。
43.猪母:1母猪。2贬称肥胖的妇人。3指粗糙、粗大的东西
又,猪母针:比较粗大的编织用的针
又,猪母链:比较粗大的铁链,用做船上的锚链
163.大母骹:蟹的螯
187.瘭母:浮萍的一种,叶较大
356.缸母=缸婆 极大的碗
357.熏筒母:较大而长的旱烟袋
419.石头母:比“石头卵”大的卵石
以上的词中“母”都表“大”,不是正常词义,是由“婆”做类推变化的。“缸母=缸婆”恰是证明。带“哥、母、妈、婆”等字在后而成词,是有系列性而很典型的一组。
138.雨:本地多写作同音的“祸”
舍笔画少而明白的“雨”字,偏用“祸”字。正是对谐音隐实示虚的喜爱。
144.内精通:1假充内行,不懂装懂。2假充内行,不懂装懂的人无所谓“外精通”,也就无所谓“内精通”。“内”字应指对精通的否定。是“脑”(有喉入声韵尾)的谐音,福州话义为“倒”。从精通的反面言装懂。
159.河溪:俗称银河。本地写作“孩溪”,传说中的出孩童之地。《闽都别记》第六十七回:“今对你说此孩溪上接天界,下接人间,世人之胎都由此溪之水所结。”
“河”与“孩”同音同调谐音作趣。由此才有那个神话的说法。
炮仗:用纸把火药卷起来,两头堵死,点燃爆裂发声的东西
多数方言有此词,《汉语大词典》有词条,但都不释“仗”字,应由“胀”字谐音。
斗底砖:铺地板用的砖“斗”谐音“兜”的对合义。
212.开斗:1裤裆有开口。2开裆裤
谐音同上。“密斗”即合裆裤。“世尾斗:站在队列的最后。”其中都同此。
偷盘:抄袭沿用
“盘、搬”同音同调谐音作趣。抄袭作业,教师或说是“作业搬家'
175.草鞋:2指人心术不正,不明事理又,草鞋囝:促狭鬼,耍小聪明的人
“草”与“臭”同音异调;“鞋”与“会”同音异调。“臭会”可指不明事理和耍小聪明。
嗽语:旧时帮会或某些行业中的暗语。也写作“廋语”
古代叫“廋辞”。廋,意思是藏。福州人趣隐为“嗽”。
猴:2小的:猴帽/猴店
本词典:“碎:较小的陶罐。”“硣囝:小的量酒、酱油、醋等的器具。”则“猴,,是“硣,,的引申而谐音。
头神:指思维、记忆的能力又头神重:头脑迟钝
“神、心”同音同调。古人认为心是主思考的。《孟子》:“心之官则思。”俗语有“心灵手巧此词是把头和心并提。
195.手神:手上的力气
“神、承”同音同调。手能承受的力量。
199.少礼花:含羞草
少礼与含羞相反。“少”与“修”同音异调。修礼即讲礼,指含羞。“少礼”则不知羞耻。
201.翘斋:死了(含戏谑意)
“跷”之义是抬腿跨步,可指走。人死,讳说为走了。用“翘”谐音“跷”。吴语说“翘辫子”即谐首“晓閑梓’:走了,关闭在老家了。“斋’,名词动用,指旱受斋供。
201.鸠:聚集
“纠”的谐音,纠合。此种用法古代多见。如“鸠合”即“纠合
204.飞:轻浮。如:伊妆(打扮)真飞
“非”的谐音,表示否定。前多年有“阿飞”一词,也是如此。
210.嘴残:不挑食,什么都敢吃“残”与“掺”同音异调。掺,指各种食物掺和着吃。
210.嘴白:食欲不好,挑食
“白”与“别”同音同调谐音。别,指分别愿与不愿吃。但在“嘴白”词中,“白”读另音,而与“别”不谐音。原来为求趣意而特意用了“白”的少见读音,后来人们对此已不了解,因而蜕变为与词义无关的常见读音,失去谐音关系。
224.仙人掌:多年生植物,有丛生的剌
但没有仙人的掌会有剌的说法,自然不是比喻。各地方言谐音情况不同。有的谐音“嫌”:人嫌弃它。有的谐音“签”,名词作动词,剌人。福州话“仙、寻”同音异调,似由“荨”谐音(词典未见读音),它有剌。
260.蓝尾星:萤火虫。也写作“南尾星”
“南”不及词义,“蓝”的隐实示虚。声母的区别。
262.两下七:表示时间极短暂
用“七”有意与“两”矛盾。实际是“疾”的谐音,指快。但在词中“七”读不谐音的另音,这与“嘴白”等词的情况类似。
又两下半:表示动作快,时间短
“两下”已足以传意,无须再用“半”添足。“盘”同音异调谐音。本词典“盘来盘去:用手脚或棍棒等来回地拨动。”盘,泛指动作。
264.青盲牛:文盲
青,指目不识丁的黑。“牛、梧”谐音。二者复说。
268.生溜:1迟缓。2难产,避讳的说法溜,是快的事理,恰与词义相反。“留”的理据。
271.赶头刀:赶着去第一个挨杀头,比喻匆匆忙忙
没有赶着去第一个挨杀头的人和事,“赶头到”的谐音趣说而已。甘肃陇东话没有此词,但有如下的说法:“为什么那么急呢?赶着挨(头)刀吗?”
275.暗摸摸=暗漠漠:阴暗不明
前词“漠、摸”谐音。这是平实说法与谐音趣难说法共存的两个词,可对比。
277.鼎边量:作夹层衣物时,先将面儿的边沿缝一圈,再将里儿合上缝一圈,叫鼎边量“鼎、定”、“量、恋”同音异调谐音。恋,指紧紧相贴。不存在“鼎”、“量”的因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