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谐音造词法研究是提高辞书质量的一大途径,刘瑞明文史述林,刘瑞明,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隐实示虚,设难成趣的谐音造词方法,是汉语独有的,是群众在方言口语中的创造,许多词语被吸收到普通话中。但是,众多的辞书都避言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词义,或错误的解释成比喻,或错误地以为是有音无字的同音代替。这说明它们是汉语研究中最大的薄弱环节。
《辞书研究》2002年第3期有拙文《汉语方言的隐实示虚趣难词一以东莞方言为例》。那篇拙文先曾冒昧敬请素不相识的詹伯慧先生指正,幸蒙先生不弃鄙陋而赐复:“大作旁征博引,追根溯源,论证至详。所述内容,已大大超出东莞词汇范围,似可直接以立论标题,或将原题用作附题:以东莞方言词汇为例。”同刊2003年第4期朱建颂《略论“趣难词”》对13个词否定谐音解释,但都不能成立。朱先生又说:“最后强调一下,所谓‘隐实示虚趣难词’的提出,对词义理据的探索,开启了一种思路,是值得重视的;但从汉语词汇的实际状况来看,这类趣难词所占比例并不大,所以,这一思路不能大量适用,更不能广泛适用,以致形成主观臆测、随心所欲、穿凿附会,把词义研究变成破译密码,那就会劳而无功,更无趣味可言。”笔者先撰文就那些词语答辩讨论。《辞书研究》编辑部认为:从《辞书研究》的主旨考虑,就谐音造词法与辞书的质量作新意申述则更有意义。本文即遵循此高瞻远瞩之见。
说“这类趣难词所占比例并不大,所以,这一思路不能大量适用,更不能广泛适用。”这是很不符合实际的。笔者的调查,这类趣难词所占比例很大。《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41种分册中约在词条总数的1%~5%。例如:《忻州》(指《忻州方言词典》,其他类似4.9%。《娄底》4.7%。《广州》4.2%。《东莞》4%。《柳州》4%。《哈尔滨》2.6%。《温州》2.3%。《银川》2.2%。《武汉》2%。《西宁》1.5%。《海口》1.5%。《西安》1.2%。《崇明》1%。《南昌》1%。这套词典收录的无方言特色的词条太多。如把它们除过,则比例就会大大提高。陈刚《北京方言词典》中比例高达10%。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收录的趣难词有290个。在词条总数中,这个数字很小。这是不知谐音造词法的实际而随意性收录的结果。被普通话吸收的趣难词,数目远要大得多。
此类趣难词,有个别语言学家也曾敏感的注意到。王念孙《广雅疏证.释草》“苓耳”条:“草名取名于牛、马、羊、豕、鸡、狗者,不必皆有实事。”这个论点还可再扩大范围,不限于草名及六畜。《方言》2000年第3期石汝杰、鲁国尧先生《关于〈汉语方言大词典>的通用口语词》特意提出了如下情况:“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些令人兴味横生的词语:指称蚂蚁的吴语永康话‘虎奶’,温岭话‘虎亩’,温州话、青田话‘虎眼’,萧山话‘虎蚁’,黄岩话‘虎姆’、‘虎姆丁’,表示‘茧’的闽语福清话‘虎囝’,这些词儿里的‘虎’大概与‘老虎’无关。”有趣的是执教厦门大学的美籍潘维廉教授也提出:“马马虎虎”词不是说两匹马两只虎,为什么偏偏这样说?见《中国老年》1999年第8期第29页。而“兴味横生”就因为它们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以假而巧为趣难。
辞书的基本任务是解释词条的意思是什么,对不能“见字明义”的词条还应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词义。后者正是辞书难以做到而影响质量的。以《现代汉语词典》来说,含“马”字的隐实示虚词例,如:马上:立刻。(这是援引词典释义,免标引号,下同)马架:1小窝棚。2用来背东西的三角形木架。马扎:一种小型坐具,腿交叉,上面绷帆布或麻绳等,可以合拢,便于携带。
都由“码”同音同调谐音,相连义。接着此时就作,便是立刻作。把木料简单地连接在一起,码成棚子,码成支架。小坐具可以折合,也就是码合起来。本词典“木马”条有三义,还失收临时阻挡行人前进的设施一义,见《汉语大词典》。即把杂乱的木料码连成不规则形状之类。
黑马:比喻实力难测的竞争者或出人意料的优胜者。按,黑马实在无从有此比喻义。任何颜色的马都是可预测有力、无力和不可预测三种情况。牛、驴、骡、人,也都如此。黑,不指颜色而指情况不明。“马”谐音“麻”,与“黑”复说。故可指难知其实和出人意料。
马后炮:象棋术语,借来比喻不及时的举动。但,“马后炮”是双管齐下的一招,很厉害,不可能比喻不及时。字面有曲折,并不指象棋之术,这从江湖隐语可得到很充足的证明。明代《六院汇选江湖方语》:“马后是叫缓些,马前是叫快些。”《汉语大词典》:“马前:戏曲术语。同‘马后’相对。旧指演员通过减少唱词、念白和加快演唱速度以压缩演出时间。”又,“马后:戏曲术语。同‘马前’相对。旧指演员通过增加唱词、念白和放慢演唱速度以延长演出时间。”徐世荣《北京土语辞典》:“马前:谓提前结束,不要再拖延时间。……如有某演员迟到,即嘱台上演员‘马后’,拖延时间,等演员到场。”《汉语方言大词典》:辽宁本溪戏剧界行话,该唱时唱迟了,是“马后”;不到唱时唱早了,是“马前”。
这些辞书都避言同一个“马”字为什么能指减少,又能指增多。笔者可确言:“马前”中谐音“抹”的去掉义,“马后”中谐音“码”的接连义,各指减少或增加演唱内容。这便证明“马后炮”中是“码后”的谐音,而“炮”又另是动词炮制、处理义的谐音(声调不同)。迟后的处理正是不及时。天津方言“马后课”是同义词,谐音言迟后的算卦。也可证明“马后炮”的趣假。
拍马屁:〈口>指谄媚逢迎。也说“拍马”。按,《汉语大词典》释为“比喻谄媚逢承”。比喻之释为误。且不说被谄媚的人有几个会有马?即令有马,与老虎屁股摸不得类似,拍马屁股也会被马踢的;即令不踢,也与谄媚主人无事理关系。况且“屁股”不能说成“屁”。“屁”又不能“拍”。而比喻却是不但要有共同性,喻体的共同性还要更显明、直接。“拍马屁”就普通话音系来说,实际是“配码脾”的谐音趣假。“配合”与“接连”义复说,共指迎合其人的脾性,所以指谄媚逢迎的一切言行。所以可以省说成“拍马(配码)”。吴语或说“马屁(码脾)”。真是用拍马屁的动作比喻的话,“拍”、“屁”都是不能省略的。福建建瓯说成“穿花鞋”,由“和串偕”谐音并倒序,即相同相偕的理据。都可为“配码脾”之论作参证。
驴年马月:指不可知的年月(就事情遥遥无期,不能实现说)。按,民俗以是以十二生肖指称年代顺序,而生肖中无驴,因而指不能实现。并不用生肖说月份,“马”谐音“吗”,口语中是“什吗”的省说。所以,谐音的“吗月”即何月,指不可能知的那个时间。
跑马:〈方〉遗精。按,“马”不能指精液,词中无指精液的语素。谐音“码”的“连”义,指收敛、控制。因“失控”而精液外流。把讳事借谐音趣难机制,变得可以明说而又雅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