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序,刘瑞明文史述林,刘瑞明,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
《说文解字》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启口自名。”夜里互相看不见,不知道对方是谁,就开口自报名字。人的名字是人在社会中使用的代表符号。俗话说:人有名,马有号,称名道姓莫乱叫。把人的名字等同于给马群中一个个马的编号,话丑理端,就是从最基本的区别作用说的。
但是,由于文化的积累,人的名字也不完全等同于马的编号,从纯符号性增加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给人起名字,实际是一种最微型的文章写作。文以载道。几千年的人名写作实践,形成了我们民族的汉字人名文化。其中浓缩着千古历史,民族的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符号也发展得兼有艺术性,汉语人名更有文心。
《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第二卷第110页:“姓名学是专名学的一部分,用来研究人们本身的名字,研究姓名的起源、变化、传播范围和社会作用,以及姓名体系的构成和发展。”姓名学包括姓氏学与人名学两部分,性质与意义都是大不相同的。姓氏学是古史的一个偏狭范围,我国早已经有几部专著,但这是纯学术性质,与一般人没有关系。而人名文化则是大众实用性的。前多年,出版了不少如何给孩子起名,或名人名字故事的书。网上这样的文章多得不计其数。各地都有职业的“命名馆”。有的竟然标榜“以周易取名”而收费甚高。
还需要对汉语人名文化从学术上作全方面的论述研究,对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规律性的概括。
研究汉语人名文化,有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是展现汉语人名文化广阔的全景与深邃丰厚的内涵。
其次,是进行专项的文化语言学研究。
吕叔湘《南北朝人名与佛教》一文开篇就说:“一种语言的历史和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分不开,尤其是词汇的历史最能反映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变化,词汇不仅指一般词汇,也包括专名。例如地名能反映居民迁徙的经过,街巷名能反映过去工商业活动,人名能反映人们的意识形态,其中包括生活理想、道德准则以及宗教信仰。佛教在中国流行近两千年,南北朝是它已臻强盛而尚未丧失活力的时期,单从当时人的命名用字上也可以看出它的影响是多么广泛而深入。”
吕叔湘文章的题注中又说:“最近两年一再听到‘文化语言学’的呼声,但是似乎还停留在‘楼梯响’的阶段。我这篇文章既涉及佛教,该说是在文化之内,又涉及人名,是语言的一部分,于是就不揣冒昧,把它作为文化语言学的一个样品来应个景。我所了解的文化语言学是说某一民族的某种文化现象在这个民族的语言里有所表现,或者倒过来说,某一民族的语言里有某种现象可以表示这个民族的文化的某一方面。照这样的理解的文化语言学当然是语言学的一个方面,是值得研究的。”
本书就是仿效吕先生,在历时的全范围内研究汉民族的人名文化。
再次,是为现在起名字提供历史经验。
有些职业对人名学问有偏长的需要。首先是教师,其次是公安、户籍、司法、邮电等职业。
人名是极微型的文字作品,就值得语文教师从人名挖掘语文教学的潜力。如能借此偏师而指点,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往往胜过长篇大论的正面说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