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033章 建筑业的优势,梦幻大时代,二月二龙,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后在对工程可能需要的土石方进行仔细的概算之后,整个工程是7.1万元,杨家的人遵照杨夏的意思,主动削减了1万元。如果说,此前的7.1万还有人眼红,觉得杨家可能会发大财,但现在才6.1万,很多眼红的人就打起了退堂鼓,这个工程前后要做一年左右,而且做下来没什么赚头,没意思啊。
杨家这样做,等于是卖了谢德富一个面子,让谢德富在区革委其他人面前有话可说:我找来的人怎么样,比你们找来的人觉悟高,风格高吧?
杨家开山备料那一天,有一个隆重的仪式,什么杀红鸡公,谢山神,谢土地神等,搞了大半天,然后是所有准备开山的民工以九大碗十大碗的方式大吃了一顿。
开山那天,杨夏也回去了。杨夏回去到不是想大吃一顿,而是了解这种来源于上古时代的生产仪式,华夏的传统文化啊,千万别小看。
开山不是用锄头挖山,而是放一阵炮仗,这是自从火药出现后所有庆典之类的活动必备的内容。
当然,杨夏回家去看开山,内心深处也有一种自豪感,杨家如此之早介入区上的工程,完全是自己一手推动的。杨夏相信,只要杨家把这个工程做好了,区革委、公社革委的工程都有可能交给杨家来做。
而杨家不但可以在这期间赚到钱,不但几个兄弟可以学到很多经验,而且还能培养和锻炼一支施工队伍。后两个目的,才是杨夏真正看重的。
工商的利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知道有多厚!只要经历过的人,都有点像那啥,会上瘾的。在华夏,可以说在九十年代中期之前,建筑业的利润都是特别高的,当时民间涌现出来的万元户、首富之类的,多是以建筑业起家的。
前世,杨夏就曾采访过一个那啥委员,早年就是搞建筑起家的。
那个名叫胡毕发的老板,讲他当初发财,纯粹是当故事讲的。胡老板有个妹妹,嫁到了山区,包产到户了,胡老板受父母的委托,买了一张车票,去看望妹妹。
胡老板的妹妹其实生活得很好,妹夫是一名公社干部,而且对妹妹很好。即便有什么意见,几台酒喝下来胡老板也会说舅子的好了。
就在胡老板准备离开之时,妹妹所在的公社场镇,被山洪给冲刷了半边,上级拨款要把那地方给重新垒起来,说起来就是要建一个堡坎和坝子。山区的人其实也会弄堡坎,但他们是用片石与土石方的方式一点一点垒起来的,好多山区的房子就是这样垒起来的。
但是,公社要修的坝子,是水泥河砂以及钢筋等共同筑就的永久性堡坎和坝子,这是公共财政的底气,哪怕再困难,这点钱也是拿得出的。
可就这种简单的活儿,本地人竟然没人会做。胡毕发听说后,找到妹夫,第一句就是“这工程我可以找人来做,不知你们要不要外地人做?”
“哎呀,我的哥耶,我怎么没想到您会做呢,没问题,没问题,我马上就给公社主任说,现在,主任还焦头烂额呢。如果在明夏洪水到来之前不修好,我们都要挨批的。”
就这样,胡老板掘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前世,杨夏听到这样的故事,只能羡慕羡慕再羡慕,连忌妒都不会。因为,那时遍地都是黄金,可惜没几个人会捡啊。
所以,既然重生了,杨夏没有理由不把家人引向建筑行业。再说,前世二哥杨崇武没任何人指点,最后都闯出了“亿万富翁”的名声,这一世,有了自己的指点,难道杨家还不能走得更远?
杨夏选择建筑业,作为杨家进入工商的突破口,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不是看在前世那么多大老板都起家于建筑业,也不完全是因为前世二哥杨崇武“杨石匠”在建筑业上取得了成功。
对于建筑业的优势,可能此时还没有人能像杨夏认识得这么深透,即便启动改革的邓伟人,对后世的一些东西也看得不是太清楚,否则,他也不会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了。
建筑业第一个优势,就是入业门槛低,没资金,没技术,没设备都不要紧,几个人凑成一个草台班子仅凭经验“土法上马”就可帮人建房筑路。
建筑业第二个优势,就是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低,文化技术高的人,在建筑业能找到位置,没读过书的文盲,在建筑业也能挣到生活费;建筑业不择人,这是它最具特色的优点,试想华夏8亿农民,有多少是有文化的啊?
建筑业第三个优势,它首先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其后才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而华夏作为人口第一大国,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解决就业,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在21世纪,建筑业对于消融农村剩余劳动力,完全称得上“第一产业”,对于解决华夏就业问题,居功至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