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2章 谈古论今,时间掌控者,三控,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时间掌控者 !
“咱们是韩国派往中国的间谍,”华维治开始讲述他在心中打了很久的草稿:“当然,这是咱们隐秘的身份,你的公开身份是影视明星,三个多月前,韩国情报局发现你怀孕了,这是违反纪律的事情,于是就下令咱们回去接受处理,而糟糕的是,我的身份更加特殊,我是一个日韩双重间谍,我担心事情败露,于是咱们商议了一下决定公开身份,向中国寻求庇护,就在咱们以为安全了的时候,开始有不明身份的人追杀咱们,我判断那些人是********,于是就带着你逃回了日本,就是这样。”
四月一边吃一边点头,脸上没有一丝惊讶之色,华维治眯了眯眼,一双小眼睛藏在眼皮下左右乱转:“你好像对自己的身份并不吃惊。”
四月又揭开第二只碗,喝起猪蹄汤来:“我虽然不记得所有的事情了,但我知道自己绝对不是普通人,我会很多格斗技术,我还有隐身的异能,对周围的事情,我都有着特工本能的分析和反应,所以,我并不惊讶于自己是一名特工。”
华维治心中暗道,应该不会错,失忆的人只是忘记了一些人和事,但他们不会忘记自己已经学会的技艺,比如他们不会变成文盲,也不需要别人重新教他们说话,教他们如何用筷子,这些他们早已掌握的技艺已成为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做为一名优秀的特工,特工应有的反应就是他们的本能反应。
“嗯,亲爱的,你就安心的生孩子吧,日本方面已经答应给咱们保护了,谁也不敢来找咱们的麻烦,”华维治轻轻拍了拍四月的肩膀:“我先出去一趟,你喝完汤让吴妈陪你出去走走,多走动,生孩子时会轻松一些。”
四月头也不抬,美滋滋的喝着汤,道:“嗯,你去忙你的不吧,不用管我。”
待华维治走出大门,四月才抬起头来向门外看了看。
——时控时控时控时控时控时控时控时控时控时控时控时控时控时控时控时控——
渔洲市,中国第三大城市,地处渔广省中南部,是中国的南大门、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都市、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港口城市,国家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会展中心,中国南方的政治、军事、文化、科教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社会经济文化辐射力直指东南亚。
渔洲市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东亚商都”之称,又因渔洲市外国人士众多,还被称为“第三世界首都”。
“赵佗建立南越,定都番禺,古称‘越城’或‘赵佗城’,到了唐代,渔洲已经发展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地位显赫的商港,唐代的渔洲已形成牙城、子城和蜀城的‘三重’格局,南汉又将兴王府渔洲城规划为宫城、皇城和郭城。宋代是渔洲最为重要的时期,1068年在子城东扩筑东城,五年后为保护新兴西部商业区和外商聚居地,又扩筑了西城,形成三城格局,1380年朱亮祖修建渔洲城,合宋元三城为一城,此后又进一步扩大市区,对旧城进行了改造,并向北部和东部扩展,加筑外城。到了清代,又增修东、西两翼城,并向南拓进,形成了渔洲今天老城区的格局,后来因为要扩展公路,渔洲城的城墙才被拆除,”龙广生一边带梅天在街上信步,一边讲述着渔洲市的历史。
“听说龙二爷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实在没想到,原来龙二爷胸中有锦绣啊。”梅天客气道。
龙广生笑道:“二爷是别人叫的,梅天兄弟如果不见外,叫我一声龙大哥吧,我的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我特别喜欢读史书,古人的智慧更胜今人,读古书,可以以史鉴人,比如梅天兄弟,我拿你可与几位古人一比。”
“哦?这倒有些意思,龙大哥说来听听?”梅天笑问道。
“梅天兄弟之勇武,可比楚霸王项羽,项羽力拔山兮气盖势,而且重情重义,宁死不折腰,美女虞姬也誓死相随。”龙广生道。
梅天摇了摇头,道:“我可没有楚霸王那么霸气外露,楚霸王表面仗义重情,却与兄弟刘邦明争暗斗,更设鸿门宴诱杀刘邦,我不像他。”
“梅兄弟智机超群,设计杀死颇让西北军区头疼的李雷..”
“呵呵,龙大哥手眼通天啊,知道得还真不少。”梅天面色平静。
“以梅天兄弟的才智,可与三国第一谋士郭嘉一比,郭奉孝大摆‘十胜’,鼓励曹操与袁绍决战,曹操担心孙策趁自己与袁绍鏖战时从背后偷袭,郭嘉预言孙策****必横死,结果没出半年,孙策果然被许贡门客刺死,郭嘉随曹操远征,途中染病不治,临终还献锦囊妙计,平定袁家子,曹操赤壁兵败后,痛哭郭嘉如果还活着,我定然不会有此败。”龙广生道。
梅天还是摇头:“郭嘉文人‘骚’客,生色犬马放荡不羁,至身体被掏空,连场风寒都抵不住,我不像他。”
龙广生为难了,他举这两人,一文一武,都是古时的人杰,梅天好像并不把这两人放在眼里:“梅老弟觉得他们都不如你?”
梅天依旧摇头:“每个人都有性格上的缺陷,或多或少,或无伤大雅,或至人丧命,西楚霸王自刎乌江边,郭嘉身体羸弱一病不起,他们都未能善终,我不是觉得自己比他们强,而是不想以他们为榜样,如果可以的话,我倒希望自己是贾诩,是郭子仪,或者是曾国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