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章 指婚,我的公公叫康熙,雁九,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皇上奴才赵昌回来了有事禀告!”门外传来说话声。“进!”

康熙望向门口。

进来个四十多岁的太监却没有急着说话而是瞥了眼侍立在旁的梁九功。

梁九功见了只做不知依旧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模样。

“九阿哥去哪儿了?”康熙沉吟着开口问道:“是郭络罗家还是……去了佟家……”

“九爷……去了北城兵马司衙门……”

赵昌很是一言难尽模样却不敢耽搁痛快讲述着:“郭络罗家大公子桂丹三日前往北城兵马司衙门提了状子告齐锡大人家的顺安银楼制假……今早衙门审理此桉……”

康熙脸上露出诧异他想了各种可能都没想到九阿哥会是这样行程不由得好奇:“齐锡应了告状出面跟桂丹打官司?”

赵昌连忙摇头:“齐锡大人多半不知晓此事……奴才问过指挥使金成璧虽派人去过齐锡大人家调解官司可没有见到齐锡大人而是见到董鄂家大格格……那铺子是齐锡夫人私产年初转到董鄂家大格格名下今日去衙门应诉的也是董鄂家大格格……不过没有上堂……”

赵昌本就亲眼目睹此事描述起来自是活灵活现稀奇的是连堂后九阿哥与董鄂家大格格的对话也都讲的差不多。

康熙听着小儿女斗口不由莞尔:“老九素来傲气这回倒是被人小瞧了!”说着重新拿起了秀女名册位列第二位的赫然就是“董鄂氏正红旗满洲第一参领第四左领都统齐锡之女母觉罗氏(已革宗室霸尔巴女)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十三生娴静端庄、温婉柔顺、矜持得体、待下宽仁”不用说后边这一连串的褒赞就是董鄂氏“留宫住宿”半月内务府嬷嬷给出的点评。

性子与赵昌的描述截然不同康熙却并不觉得意外。

有其父必有其女这样聪慧伶俐的丫头才是齐锡的闺女之前宫里见的跟木头桩子似的低眉顺眼的让人记不住。

父母吃斋拜佛求来的孩子怎么娇宠都是应该的难得没有惯坏凡事都守着规矩律法。

“生辰好当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康熙放下名册望向赵昌面上带了郑重:“董鄂氏真不晓得九阿哥身份?”

赵昌将自己知晓的想了一遍摇头道:“当是不知……桂丹之母出身内务府高丽左领金氏九爷对外自称‘金二爷’冒的应是金家身份……”

康熙神色稍缓看着册子陷入沉思。

都统府舒舒已经简单梳洗换了家常衣裳在书房做了记录。

又长了见识参与了一桩民事诉讼桉律法确实能保全财产至于人情与权势会不会干涉律法?

或许地方上好徇私在京城天子脚下御史盯着到底清明许多。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从三年前记忆觉醒舒舒就常记录些生活随笔。

实在是后世所知的历史与真正的历史略有偏差。

不说别的就说眼下这旗人女子装扮压根就不是后世影视剧里展示的“两把头”与“大拉翅”而是一种编发盘头已婚盘单髻未婚盘双髻也不是满头金银只有出去见客的时才点缀一二。

不过随着天下太平康熙推崇儒学八旗也开始汉化年轻一辈装扮开始偏向奢华饰品比老一辈丰富。

齐锡与觉罗氏都是疼姑娘的自然不肯少了舒舒的。

从舒舒留头之前首饰就预备了好几匣子从她十岁开始留头后也逐年在增加。还有两匣子的宫花绒花、绢花、纱花都是时兴什么就备什么。舒舒不习惯这些在家从来不用只出门时戴上一两件不显失礼。

午饭过后舒舒如常小憩。

等她醒来小椿从前院回来带了管事拿回来的结桉文书。

舒舒看着上面写的赔偿只觉得神清气爽离茶园似乎更近一步正想去跟额涅分享战绩就有正房的丫鬟过来传话觉罗氏传召。

等到舒舒赶到正房见到觉罗氏听了几句却是如遭雷击:“什么指给九阿哥为嫡福晋?!”

九阿哥福晋不是“都统董鄂七十之女”?

自己的阿玛叫齐锡不是七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叶辰萧初然

至尊龙婿

重生似水青春

鱼人二代

心魔种道

废纸桥

高山牧场

醛石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执笔见春秋

大明之雄霸海外

比萨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