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番外03妖后,锦绣医妃之庶女凰途,天泠,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众所周知,长安右门外设有登闻鼓,从前朝延续至今,根据大齐律例,凡击登闻鼓,相关官吏必须立即受理,并上报给皇帝。
设立登闻鼓的目的是为了让官吏与百姓可以击鼓鸣冤,直达天听。但为防止无端刁民恶意上访,大齐律例规定,击登闻鼓者先廷杖三十,以儆效尤。
因为击登闻鼓的条件苛刻,所以,很少有人敢以身涉险,凡敲击登闻鼓者多数确有冤屈,才会孤注一掷。
“咚!咚!咚!”
击鼓声不绝于耳,长安大街上随之骚动起来,街上的路人争相告走,神情激动地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喂喂,你们知道是谁去敲登闻鼓了吗?”
“这人的胆子也太大了吧,也不怕三十棍把人给活活打死!”
“哎,这要不是被逼到了不得已的份上,谁会去敲登闻鼓啊。”
“说得是!干脆我们瞧瞧热闹去。”
“……”
这些路人越说越觉得击鼓者的身上必有冤情,今天有热闹可以看了。
街上的人群骚动不已,数以百计的好事者蜂拥而来,如海浪般朝长安右门的方向涌去,摩肩擦踵,整条街道越来越拥挤嘈杂。
顾玦与沈千尘彼此对视了一眼,两人的脸上都浮现一抹兴味。
这人在七夕节敲登闻鼓,看来没准是“六月飞雪”的冤案啊!
顾玦先给沈千尘戴上了喜鹊面具,然后给自己也戴上了面具,笑道:“走,我们也瞧瞧去。”
两人顺着人流往前走去,走得不紧不慢,闲庭信步。
没一会儿,长安右门外的广场上,已经人山人海,众人全都伸长脖子望着登闻鼓的方向。
终于,击鼓声停止了。
“我有冤!”
一个身着天青色布衣布裙的中年妇人举着木槌站在登闻鼓旁,神情激动地高呼道,浑身上下没有一点首饰,衣裙上还打了几块补丁,瞧着像是家境贫寒之人。
守在登闻鼓旁的判院官简直头大如斗,清清嗓子,好言劝道:“杨太妃,您有这么事,可以递牌子进宫给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她又何必在这里敲登闻鼓,这不是平白得罪新帝吗?!
围观之人本来以为这击鼓者是个普通的妇人,不想她竟然是个太妃,不由一阵哗然。太妃什么的不该是高高在上的诰命夫人吗,怎么穿的比一个普通的百姓都不如!
杨太妃不理会判院官,高举木槌,又在登闻鼓上重重地敲了一下:
“咚!”
杨太妃苦着一张脸,形容凄苦地继续喊道:“我要状告继子顾锦不孝不贤,分家时,骗走了大量的家产与银子,求皇上为我主持公道!”
杨太妃可怜兮兮地诉着苦,眼圈发红。
这段日子来,靖郡王府的日子实在太苦了,她为儿子顾铭请封爵位的折子入宫后就如泥牛入海,顾铭一直没能袭爵。
因为之前分家时把七成的家产分给了顾锦,现在郡王府的公中已经没剩多少产业与银子了,一家子几乎连吃饭的银子都快没了,杨太妃只能拿自己的嫁妆不停地补贴府中,加上顾铭又需要银子找人谋个差事,所以,连她的嫁妆也快补贴完了。
事到如今,他们也没别的办法了,只能孤注一掷了。
杨太妃暗暗咬牙,继续以鼓槌敲击着登闻鼓,一下比一下用力。
见围观的人群聚集得越来越多,杨太妃再次停下了击鼓的动作,嗓门也比刚才拔高了三分:“我那继子顾锦与皇后有亲,顾锦之妻沈菀乃是皇后的姨母,皇后徇私,故意包庇、偏帮顾锦夫妇,顾锦不是嗣子,却分走了郡王府七成产业,天理何在!”
说话间,杨太妃的眼睛更红了,眼眶中也浮现了一层泪光,身子气得发抖,瞧着可怜无助。
附近的围观者听着、看着,不免有些同情杨太妃。
所谓“嗣子”,就是有继承权的嫡长子。
身为嗣子,会继承家里的爵位与产业,也要赡养父母长辈,那么分七成产业是理所应当的,可是顾锦是分家出去,又不是嗣子,却拿了七成产业,这就有些欺人太甚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即便继子与继母之间不如亲生母子,顾锦也未免做得过头了。
人群中也站了一些闻讯而来的学子们,他们也是不赞同地蹙眉,交头接耳地议论着这件事。
显而易见,皇后既然能帮着她姨父分到七成家业,那一定是因为有新帝的支持。
“宣兄,周兄,何兄……你们都看到听到了吧?”李举人背手而立,站在一众举子的最前方,脸上露出几分先见之明的自得,“新帝就是这样,行事全凭喜好,一味包庇皇后。”
“我记得,前朝的孝宗皇帝独宠桑皇后一人,不立妃嫔,更因为桑皇后而优待外戚,从来不约束外戚,导致桑家人肆无忌惮,屡屡犯事,却安然无恙,被桑家所害之人无处申冤。”
说起前朝的这位孝宗皇帝,其他学子们皆是若有所思。
这位孝宗皇帝并非昏君,而是一个励精图治、重用贤良、铲除奸佞、废除苛法的好皇帝,还建立了为人称颂的中兴之治,他为帝这一生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包庇、纵容外戚,其他方面几乎是无可挑剔。
新帝与这位前朝的孝宗皇帝一样,都是后宫只有皇后一人,独宠皇后。
李举人见他们意有所动,叹了口气,又道:“哎,其实季御史之所以会激怒新帝,就是因为在早朝上劝新帝纳妃。他本是从大义出发,一片忠君之心,毕竟朝中也好,后宫也罢,一人独大绝非好事。”
“果然,新帝登基才两个月,就已经出事了。皇后的姨丈分家竟分了七成产业!”
说着,李举人的目光朝前方的杨太妃望去,唏嘘地摇了摇头:“可怜可叹,堂堂宗室太妃连身上的衣裳都有补丁,这日子怕是没法过了,只能来这里敲登闻鼓了。”
其他学子们的神色更为凝重,数人纷纷开了口:
“李兄说得有理!”
“外戚横行,乃是大祸之兆。”
大部分人都觉得李举人所言有理有据。
若皇帝真是这样毫无原则地包庇皇后、纵容外戚,那么,外戚横行,朝堂必将不稳。自古以来,由外戚导致的祸乱还少吗?!
杨太妃也听到了学子们的一些议论声,一颗心定了不少,暗道:听那个人的话果然没错。
下个月马上就是会试了,现在京中到处都是来赶考的学子,学子们知道了这件事,定会义愤填膺地谴责新帝徇私不公,而顾玦才刚刚登基,帝位不稳,势必会顾忌这些学子们的看法。
今天因为七夕灯会,这附近人多,最适合造势,是最好的时机了。
------题外话------
明早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