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布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086 他们本来可以直接抢的 (求月票),科技尽头,一桶布丁,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果说多米尼特·邓肯的纠结,只是那不服输的性子在支撑着他去寻找答案。那么戈东树的纠结,就是为了全公司上下近二十万人的前途而忧心。
事实上这些天不止是他,整个公司决策层都在纠结着。
宁孑给了他一个建议,这个建议听起来很诱人,但宁孑却没给他更多的证据。
于是下定这个决心便变得极为困难。
事实上对于有为集团来说,这些年新开发的直通消费者的手机业务,是面向未来的布局。真正支撑起有为集团的,依然是为全球提供符合标准的各类优质电信网络设备以及整套解决方案。
只不过这块的业务一般是直接面向B端的。跟普通消费者关系不大。
公司在这方面多年的技术积累跟专利积累才是让有为集团能够开始尝试多面发展的基础,对于有为集团来说绝对是重中之重。比如正在起步的手机业务,针对手机芯片的研发业务未来能发展的如何,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B端的网络设备业务,能否为这些新业务提供稳健、可靠的现金流。
没办法,针对这些新业务来说,太多的技术壁垒。想要有所突破就必须持续的研发投入。
更别提有为集团因为领导人的发展思路,对于技术基础方面的安全感从来都很薄弱。一旦开始尝试进入某个新的领域,对于研发的投入往往是巨大的。
其目的是在战略层面打造保护己方的护城河,不会轻易因为技术被人卡住脖子。
就好像为了进军智能手机业务,有为集团还专门成立了天思实验室来研究属于自己的手机CPU。这也意味着等待手机业务成长起来,真的能带来营收起码要数年之久。
更意味着这项新业务中间所有的弯路,都需要主营业务持续投入为其买单。
要知道去年有为集团的网络设备业务在海外的营收占比已经超过了集团总营收的百分之六十。这种情况下,让有为集团暂时主动放弃所有国外的业务,转而经营国内,无疑是个极为艰难的决定。
更艰难的地方还在于,即便暂时主动放弃国外市场,有为集团那些国外的子公司,服务部门跟团队依然还得养着,没有业务支撑,完全靠国内业务来补贴,又是一大笔开销。
这已经不止是一个信任问题,而是这个决定直接关系到有为集团一系列战略发展谋略跟判断。
……
当然戈东树是相信宁孑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欺骗他的。
但问题在于,有时候并不是有意的欺骗,也可能只是过于自信,造成的判断失误,最终带来的损失却得有有为集团来承担。
戈东树从来都觉得自己是个有大魄力的人。
但这次在有为集团那位创始人专门把他叫去办公室谈话的时候,却怂了。
因为这次判断失误,可能给集团带来十年的损失,甚至可能将集团送入极为危险的境地。
当然,也并不是说宁孑的建议完全没有可行性。
事实上,如果这一年内完全放弃国外市场,即便只是专攻国内市场,也能有极大的收获。毕竟华夏很大,这次湍流算法的横空出世,哪怕有为集团能抢下国内百分之八十的市场份额,放弃国外所有市场,其营收都可能超过往年。
毕竟这项技术已经先进到足以让那些大客户们将哪怕刚刚才换了几个月的设备再全部重新更换一遍的地步。这就是新技术的魅力。
那些每天都在为DDOS攻击而烦恼的金融公司,游戏公司,国内三大运营商那遍布全国的机房,国内的云服务商,大大小小的各种商务平台,航司、铁总、政务网站……都将是有为的客户。
唯一的问题是,国内的市场这波技术红利很快就会饱和。
国外市场放弃非常容易,但如果宁孑那些反制措施如果被破解,一年后根本没有效果的话,他们再想打入国外市场就千难万难了。
思科、三星、爱立信、诺基亚、ciena等等这些世界电信网络设备巨头肯定会借助这个技术更新的节点,毫不客气的以最快速度将有为集团退出后的市场全部分食,并建立起强大的护城河。
等有为集团将国内市场消化完毕,在想进军国际市场的时候,这次技术更新的红利不但不属于有为集团,他们的设备全球市场占有率,大概也只能归结为其他品牌了。
更别提以上关于国内市场的布局还是较为乐观的预估。
实践过程中,有为集团还要面对兄弟企业华信的竞争。除此之外,戈东树很明白,商业上的竞争绝对不能将希望寄托于竞争对手的道德水准。
如果一年或者两年之后,宁孑拿不出他所说的技术制约手段,又或者他所说的技术制约手段并没有预估的效果,那些已经尝到甜头的大公司必然会将触手再次伸入华夏,去抢占更多的市场。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虽然华为已经开始生产带有湍流算法的设备,并按照宁孑的要求进行了付费激活,但董事会上关于是否暂时全面放弃国外市场的争论还在持续着,一直没有定论。
至于一边保证国内市场,同时也不放弃国外市场的选项,有为集团担心的不是因为要付出更高昂的专利费用,导致价格没有竞争力,也不是那些公司的专利诉讼可能带来的高昂赔款,而是因为没有正式专利授权可能遭至的各种行政层面的限制。
如果一旦被对手用这种方式排挤出世界主流市场,有为集团遭受的损失将比主动放弃那些市场更为严重。
这也是董事会到现在还没商讨出一个对策的原因。
太纠结了!
处于风暴正中央的戈东树则更为纠结。
他已经好几次想给宁孑打电话,希望宁孑能按照常的套路来,大家好好的去申请个专利,然后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赚钱这不香吗?干嘛要去赌呢?
对于正经发展的商业集团来说,尤其是正在蓬勃发展阶段的集团来说,最不能有的就是赌徒心态,更厌恶这种需要赌一把的抉择,更别提赌注还极大,风险还极高。
此时戈东树再次看向摆在办公桌上的电话,正想着要不要跟宁孑开诚布公的好好再谈一次时,电话却先响了起来,吓了他一跳。
看了眼来电显示,戈东树立刻接起了电话。
“喂,任总,您好。”
“来我办公室一趟,我们聊聊。”
“好的,我马上过去。”
……
坐在任总的办公室里,戈东树已经准备开始汇报他的想法。
他很清楚今天眼前这位公司创始人叫他专门来面谈的原因。
这件事已经拖得太久了,的确得做个决策了。
不过没等他想好从哪里开始,坐在他对面的老人却先开口了:“我刚刚接了电话,已经发现有类似湍流算法功能的技术成功申请到了专利。他们换了个更通俗易懂的名字极致安全算法,等会你回去应该就能看到详细的报告。”
“啊?”戈东树有些意外。
虽然早已经从宁孑口中得知了这个情况,但没想到如此快这专利就已经申请成功。
看来有为集团的那些竞争对手们比他们还着急。这种速度如果没有那些科技巨头在施压,戈东树是打死都不会信的。他有在国外管理团队的经验,非常清楚那些发达国家市政厅的相关管理部门平日里是怎样的工作效率。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们本可以直接抢的,但还是专门去申请了专利。也许这已经是一种尊重了!
“看来得必须尽快做出决定了,要不我再去京城一趟?去跟宁孑谈谈?”戈东树试探着问了句。
对面的老人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说道:“先不说这个了,你就跟我谈谈从你第一次接触宁孑开始,与之相关的所有事情,尽量不要带主观的判断,就从你去燕北体大见他开始说好了。”
戈东树神色变得严肃,因为他知道,当老人提出这个要求,意味着到了要做最终决定的时候。而且很可能自己接下来的叙述,会直接影响到眼前老人的最终决定。
于是他快速的在脑海中回忆了一遍之后,开始尽量简略且不带任何感情偏向的叙述他的所见。
“那天公司驻京办工作人员确定了宁孑已经在燕北体大后,我想到之前跟我们有为集团有过业务合作的一位伙伴提到过跟燕北体大的校长关系匪浅,所以在深城出发前我便先联系了他,然后在体大校门口跟他回合,一起去拜访了体大校长陈永刚先生……”
……
戈东树细致的叙述着那天的所见所闻。
从跟陈永刚的会面,到在宁孑寝室里的交谈,离别时的合影,再到宁孑那天晚上突然给他打来电话请求帮助,以及来到深城后做的每一件事,重点说了那天凌晨两人间的交谈,顺便还告诉了老人他从派出所民警那里了解的关于死者跟丁雨霖的情况……
一桩桩,一件件,戈东树说的很仔细,偶尔有记忆模糊的地方,他会先停下来回忆,直到想清楚了才开口。
老人从头至尾都没有打断戈东树的叙述,更没有催促,只是认真的听着,直到戈东树讲到送宁孑离开深城,告知两人的接触到此为止。
办公室内两人同时陷入沉思。
戈东树不知道老人正在想些什么,他只是在脑海中再次梳理跟宁孑所有的交往细节,可以随时补充,以免干扰到老人的判断。
对于有为集团内很多人对于眼前的老人都有近乎崇拜的信任。
事实上,有为集团本就是这位老人一手打造的。
尤其是老人曾经在许多关键节点上都踩准了节奏,包括斥巨资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对于技术的渴求,才让有为集团有了今天的辉煌。
今天又到了需要抉择的时候。
良久,当戈东树差不多可以确定他没有任何遗漏后,老人终于开口了。
“你能确定当时在陈永刚的办公室里,打电话来说要调到燕北体大的肯定是卢正月院士?”
“是的,任总,我可以肯定。因为这件事我当时也觉得很不可思议,专门让驻京办的兄弟们去打听过。现在可以确定卢院士已经从华清辞职。”
老人点了点头,再次开口问道:“你还记不记得当时我们有为那位合作伙伴提出要一起合影时,宁孑的神态?他是欣然同意,还是有所犹豫?”
这个问题把戈东树问得愣住了,下意识的皱起眉头开始回忆当时的细节,随后缓慢的开口道:“好像……不,应该是犹豫了一下,才同意的。”
老人再次点了点头,思考了片刻,继续问道:“宁孑因为他生母去世来找你那天晚上,有没有对你表示过私人性质的感激,又或者许诺什么?”
这次戈东树很干脆的摇了摇头,道:“没有,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这些,只是专门跟我谈了湍流算法的事情,并给出了那个建议。”
“呼……”老人深深的呼了口气,随后笑着对戈东树道:“行吧,我了解了,你先回去工作吧。关于这个问题,下午的董事会上我会做出决定。”
“好的,任总。再见。”
……
“通知集团所有国外分公司、各个事业部除研发部门外,接下来全部进入收缩期。不再新招人手,只出不进。现下的团队继续保留,以维护现有业务。如果有新老客户咨询我们具备DDOS攻击防护性能的新产品,请如实告知客户我们的产品起码在一年内没有海外上市布局的打算。”
“调集海外业务部门的一些精兵强将回国,接下来一年里我们有为集团需要在国内市场上打一场硬仗!保证更新了湍流算法的设备能够在华夏市场尽快铺下去。我们的目标是,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有为带有湍流算法技术的设备,能够占据华夏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另外我要求技术开发部门立刻开始研发在我们已有新型号设备上更新湍流芯片的办法,并能保证设备更换周期在一年内的客户能在半年内无需更换设备,仅需要支付芯片成本,便能享受到将原设备直接升级为湍流算法保护设备的权益,我们的售后技术支持维护部门也要积极为这个政策做出贡献。”
“同时也请大家为我们一线业务战线的同志们做好工作,不要只盯着眼前的利益,要把目光放长远。不要让客户心有怨气。在完成现有工作的同时,尽快对符合升级条件的客户做好登记工作,同时将客户已购设备的升级率,也计算到今明两年业务战线的绩效中去。”
“另外,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有为云业务已经需要提上日程。从即日起,由汪总带队开始组建我们的有为云部门,借助这个收缩的契机,开始搭建有为云平台。力争在两个月内形成战斗力,并在半年内让集团的云平台进入正式测试。我对云业务有着充足的信心,并坚信未来有为云业务将成为集团重要的盈利增长点。”
……
当老人做出最终决定,所有的争议便不复存在,整个集团也快速运转起来。
国外的战略收缩,国内的战略突进,各类资源的转移,很快便一层层的传递了下去,这些动作自然瞒不了人的。
对于有为的这些动作,不管是竞争对手,还是友商,带来的大都是不解跟惊诧的情绪。
当然,不管情绪多惊诧,该有的动作大都也是迅捷的。
尤其是当涉及到巨大的商业利益的时候。
作为世界上顶级的电信网络设备提供商,没谁能忽视有为集团在海外市场突然收缩空出的市场份额。对于许多有为集团的老客户,大概更多的也是不解。
毕竟华为的产品相对于其他多家的产品来说,不管是报价还是售后,大都尤其值得称道的地方,才能一直合作下去。更别提TO B的业务合作双方追求的都是稳定。
但不管怎么样,对于整个互联网基础产业来说,变革终究来了。
思科最先在官网上开始了热情洋溢的宣传,那是一篇让人热血沸腾的战斗檄文,直接以搭在了极致安全防护的新型系列网络设备为武器,向从互联网诞生之初便一直影响互联网安全的DDOS攻击黑产宣战。
其他世界级的网络设备提供商也不甘落后。
除此之外,谷歌、脸书、推特……等等大型的网络巨头都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宣传。
这是一个寄生在互联网产业上的黑产即将被消灭的时代,是一个用心经营网站,不在会被黑产威胁攻击的新时代,是一个互联网世界更将加美好的开端。
对于那些普通的互联网用户而言,这更是个美好的时代。因为在不遥远的未来,随着新一代搭在了极致安全算法的网络设备开始更新换代,他们将很难在感受到各种让人烦躁的网络波动,对于无数电脑小白来说,他们的电脑跟网络也将不再会成为黑客们用于攻击其他设备的工具。
尤其是他们所热爱的网络游戏,服务器将不再会受到频繁攻击导致游戏体验变差,更重要的是,当游戏服务商在缩减了安全成本,也许能以更低廉的价格来反馈玩家们!
这一波接一波的宣传,也直接导致无数消费者开始主动询问自己的网络运营商,会在何时更新最新的设备,来保护他们的安全,更让所谓的极致安全算法,开始深入人心。
那些无孔不入的媒体,更是第一时间开始挖掘极致安全算法的发明者。
真相在这个时候已经不重要了,奥博特·雷洛的名字很快便被精明的记者“挖”了出来,一位天才横溢而又风度翩翩的黑人数学教授,有过在法国的留学经历,然后来到了美国,并在这个伟大的国度,完成了涅槃!
看吧,这就是世界灯塔的影响力,任何人只要有才华都能在这个国度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什么?
有学者打电话反应极致安全算法是抄袭一个华夏开发者的湍流算法?
只是对方没有申请专利?
呵……怎么可能呢?!
这可绝对不是观众们爱听的故事。
即便是抄袭,那肯定是也是华夏抄袭美国才对!
是的,不管如何,一个伟大的盛世来临了!
……
英国,伦敦。
这是一座充满了历史厚重感的城市。
比如它是世界上第一个通了地铁的城市;是全球第一个世界级的金融中心;是资产阶级的起源地……
就像一个垂垂老矣的军人,胸膛上挂满了各种璀璨的军功章。
威廉·理查德非常喜欢这样形容伦敦。
在朋友聚会时,这位绅士会用咏叹调的语气,一遍又一遍的告诉所有人这座城市正因为唐宁街十号里那些愚蠢到极致的人,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老去。当然朋友们也早已经习惯了这位有着贵族血脉的绅士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现在执政党的不满。
据说威廉·理查德祖先曾是上个世纪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的贴身骑士,但那已经是百年前的事情。
但这个家族亲历了英国最为辉煌的年代,自然会对现在国家许多处境感到不满。
就好像三月对于英国的评价,这个国家曾经当过全世界的爸爸,现在不管是国力、军事又或者行动,都成了曾经儿子的儿子,这的确会让许多上了年纪的人无法接受。
当年的荣光不在,总是得有人背锅的。唐宁街10号,自然便成了最好的选择。
这是一个非常善于嘲讽的国家,不管是他人还是自己。显然威廉·理查德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除了愤怒的批评者这个身份,他同时还是《自然》杂志社的主编。
这个身份也让他的批评跟吐槽显得格外有力量。
《自然》创刊于1869年,已经在这个世界存续了一百多年,悠久的历史跟相对严谨的审核态度,让它成为了全世界最具盛名且具备顶级影响力的科学综合类期刊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