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三章 全面考虑,国策,闪烁,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第一百二十三章 全面考虑
如果说9日夜间到10日凌晨的战斗让裴承毅感觉到的是压力的话,那么杜奇威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压力了。
虽然美以联军在南方的进攻行动收到了一些成效,美军在奥斯曼尼耶方向上的行动也有所收获,但是杜奇威对整个战局仍然很不乐观。站在他的角度,除了需要担心美以联军能否在舍赫巴立足之外,还得考虑美军能否歼灭巴赫切的第八战斗单位,更得关心美土联军能否守住迪亚巴克尔。
对杜奇威来说,三个方向上,局势最紧迫的肯定是迪亚巴克尔。
任何人都看得出来,随着美以联军在南方战线上发动总攻,裴承毅不得不调整战术部署,在奥斯曼尼耶方向上以守为主,在南方战线上攻守结合,从而留出更多的力气攻打迪亚巴克尔。
不管杜奇威是否愿意承认,第7步兵师肯定守不住迪亚巴克尔。
按照杜奇威的估计,就算没有第一战斗单位的支持与配合,第十战斗单位也能在48小时之内打下迪亚巴克尔。哪怕驻守迪亚巴克尔的土耳其国防军表现出色,超常发挥,也最多让第十战斗单位花上72小时。这个估计是有根据的,在此之前,第十战斗单位仅用10来个小时就打下了比斯米尔。随着裴承毅加大在该方向上的投入,争取速胜,第十战斗单位更有把握在48小时之内打下迪亚巴克尔。
针对这一情况,杜奇威根本没有多想,就把第82战略师派了过去。
可以说,迪亚巴克尔已经变成了美军的“黑洞”。
回顾之前的战斗,从布吕歇尔的先头部队,到欧洲军团的主力部队,再到第7步兵师与第82战略师,美军数次向该方向增兵,却没有收到任何实质性的效果。也许,让共和国陆军到现在还没有打下迪亚巴克尔,就是数次增兵的最大效果吧。
到这一步,裴承毅的战略布局已经非常清楚了。
即便杜奇威仍然有所疑虑,但是事实反复告诉他,裴承毅没把南面的战斗当回事,为了在北方战线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甚至可以在南方战线上接受一个不太光彩的结果。考虑到共和国发起这场战争的理由,杜奇威必须相信,裴承毅不但在朝着基本目标前进,还在通过军事行动反复告诉对手,不应该打得太狠,应该尽量争取把战争的结局控制在对双方都有利,或者说让双方都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正是如此,杜奇威知道,裴承毅看懂了他的开普敦的给出的暗示。
问题是,北方战线上现在的局势是美国当局能够接受的吗?
或者说,如果双方保持这个局面,美国当局愿意退出战争吗?
以杜奇威对共和党政府的了解,不管是为了党派利益,还是为了集团利益,或者为了毫无价值的面子,共和党政府都不会在这个时候退出战争。
更何况,裴承毅肯定不会就此罢休。
9日深夜,收到史塔克从国内发来的消息,得知共和国陆军的第六战斗单位与第七战斗单位已经做好出发准备,而且肯定会通过战略空运到达战场的时候,杜奇威的第一反应就是裴承毅不会善罢甘休。
说简单点,北方战线上现在这个样子,绝不是裴承毅希望看到的结果。
不管怎么样,共和国军队肯定会猛攻迪亚巴克尔,甚至会在占领迪亚巴克尔之后继续向西突击,扫荡托罗斯山脉以的整片地区,最终打到加济安泰普,把北方战线上东西两个战场联系起来。到这个时候,裴承毅才会考虑结束大规模作战行动,捏着对共和国非常有利的战争结果与对手进行停战谈判。
毋庸置疑,裴承毅不会在南方战线上采取更大规模的作战行动。
事实上,打到现在为止,裴承毅也没有在南面有所作为。
面对这一情况,杜奇威的选择非常有限。
站在他的立场上,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在南方战线上投入更多的兵力,争取在北方战线上遭受惨败之前取得重大战果,迫使裴承毅在战略上做出让步,也为美国体面的退出这场战争打下基础。二是在北方战线上严防死守,不给裴承毅太多的机会,只要能够挡住共和国军队向西挺进的步伐,并且大量消耗共和国陆军的有生力量,就能迫使裴承毅在达到全部目的之前接受停战谈判。
显然,这两个选择都不那么理想。
不管杜奇威是否有信心,之前的战斗已经表明,裴承毅非常擅长“不对称作战”,如果采用第一个办法,即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美军不可能赶在共和国军队之前完成任务,也就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按照杜奇威的估计,如果把主力集中在南方战线上,就算裴承毅不向这边增兵,美以联军至少需要7天,最多需要15天,才有可能击败第二战斗单位与第九战斗单位,打到大马士革城外。因为在此期间,叙利亚肯定会进行全面动员,并且将国防军的主力部队全部调往大马士革,所以美以联军需要20天左右,才有可能打下大马士革,达到南方战线上的终极目标。
显然,北方战线上的战斗持续不了这么久。
在没有美军增援部队的情况下,第十战斗单位能在2天内打下迪亚巴克尔。因为不用考虑后方安危,第一战斗单位可以在此期间西进,在第十战斗单位打下迪亚巴克尔的时候把战线推进到马拉蒂亚与埃拉泽附近。如果裴承毅断定美以联军将强攻大马士革,他肯定会出动至少2个战斗单位强攻安卡拉。虽然共和国陆军进军安卡拉的路程要比美以联军进军大马士革远得多,但是土军的战斗力更差,而且共和国陆军可以将次要任务交给已经跟进的伊朗军队与伊拉克军队,所以裴承毅最多只需要10天就能打到安卡拉城外,在15天到20天之间打下安卡拉。就算裴承毅不打算进军安卡拉,也可以用1个战斗单位巩固大马士革的防御力量,用另外1个增援的战斗单位与第一战斗单位一道向西进军,在5天之内沙到加济安泰普,10天之内打下伊斯肯德伦。显然,美以联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10天之内打下大马士革,甚至不大可能打到大马士革城外。
由此可知,采用第一个办法,获胜的希望几乎为零。
问题是,第二个办法也不见得能够好到哪里去。
要想在北方战线是和严防死守,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死守迪亚巴克尔,二是在西面的战场上干掉对方的某支战斗单位。
死守迪亚巴克尔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虽然主攻部队是第十战斗单位,但是只要第十战斗单位的进攻受阻,已经赶到的第一战斗单位,还有紧跟在后面的大约10万伊朗与伊拉克大军就会杀向迪亚巴克尔。到时候,别说以擅长攻坚的第一战斗单位,就算10万两伊军队杀上去,美土联军也守不住。也就是说,仅仅增援第82战略师,不足以保证迪亚巴克尔有惊无险。按照参谋做出的评估,在2个战斗单位与10万两伊军队面前,除了以最快的速度增援第82战略师之外,还得尽快把第101突击师送过去。只有充分利用第101突击师的低空突击与打击能力,才能在托罗斯山脉南面的高原上挡住共和国军队的前进步伐,守住迪亚巴克尔。
事实上,杜奇威没有这么乐观。
不管怎么说,第82战略师是一支非常“单薄”的部队。
按照美国陆军的编制体系,“战略师”属于标准的轻装部队。因为改编工作还没有完全展开,所以第82战略师是美国陆军10多个师中,最“轻便”的一个。为了达到建军的最基本标准,即全师的所有官兵与人员能够用战略运输机群在24小时之内送到全球任何一处战场,第82战略师舍弃了很多不应该舍弃的重装备,比如主战坦克与电磁炮系统。其实这也不是美军的错,而是技术上不如人。如果为第82战略师配备主战坦克,哪怕是m32a1,也会使其战略机动能力大受影响,从而失去存在的价值。事实上,按照美国陆军进行现代化改编时提出的战术思想,第82战略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去与强大的敌人拼命,而是充当美国陆军的急先锋,利用其强大的战略机动能力,在一些低强度的局部战争中对付作战能力不是很强的中等国家的军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