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二节 南京,临高启明,吹牛者,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陪同他们进城的是起威在当地的招募的一个大伙真正的伏地虫老住户眼见他们对紫禁城如此的感兴趣便向他们述说起里面的情形来。
宫城之内以承天门为界门以北是紫禁城。穿过端门、午门走进去迎面依次矗立着“奉天”、“谨身”、“华盖”三座大殿。东西两侧还分别建有“文华殿”和“武英殿”以及“文楼”和“武楼”。这是皇帝接受百官朝觐和举行大典的地方。
“三大殿”以北一直到后宰门属于“后廷”范围。那里面另有许多名称各异的宫殿还有一座御花园。皇帝的日常生活起居都在那里。
除了紫禁城这一部分之外在宫城的南面一条宽广的御道从承天门外的五龙桥笔直向着宫城的正门――洪武门伸展开去。
御道的东侧分布着除刑部之外的吏、户、礼、兵、工等五部和宗人府、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等;御道西面则是最高的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以及锦衣卫、通政使司、太常寺等衙门的所在地。
“你知道的真不少。莫非你进去过?”周洞天忽然起了疑心。
“小人哪里能进去。不过南京城里的老公儿不少在茶坊听他们说起过许多南京宫里头的事情。所以略知一二。”大伙点头哈腰道。
这偌大一座壮丽宫城自从成祖皇帝迁都北京之后经历了二百多年的闲置岁月到如今早已萧条破败完全不复昔年的气象了。大明皇帝极少离开北京到这南方的留都巡幸造成紫禁城里的宫殿大多荒废失修就连那些一直有官员派驻的衙门除了几个有人到部视事――所谓的视事无非是做些等因奉此的例行公事――的门堂还算整齐外大多一任墙垣倾圮无人过问。一派衰败不堪的摸样。梅林觉得有些遗憾说了声:“走吧”。
轿子沿着大路行进走过从贡院之后市面变得热闹繁华起来。
天气晴朗。春天温暖的阳光从蓝澄澄的天空中斜照下来把左边一排房屋的阴影投在宽敞的、青石板铺成的路面上投在行人的身上。这条南京城里的主要干道原本很宽“虽九轨可容”自从万历年以来人口增长很快买卖兴旺接到两侧的民居、商铺纷纷侵占官道渐渐得道路就变得不那么宽阔了。加上街道上行人众多使得道路愈发的拥挤。
接到两侧的铺面一家挨着一家。密密麻麻的。店铺大多房檐不高门面宽广;店头的黑漆招牌上写着“绸绒老店”、“网巾发客”、“杭粉名香官皂”、“川广杂货”、“西北两口皮货发售”、“东西两洋货物俱全”、“内廊乐贤堂名书发兑”、“顺昌号通商银铺”等类字样有的还是金粉镶嵌的。街道上乘轿子的、骑驴的、步行的人熙来攘往。
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麇集在官廊内、塌房前叫卖展示着货物和顾客们讨价还价。来自各地的士绅大户儒生士子在门前挂着灯笼、养着各种生鲜花朵的茶社里高谈阔论。茶座里座无虚席生意兴隆;酒楼上人声鼎沸笙歌盈耳随风飘散着哧哧的艳笑和酒肴诱人的浓香……
街道上、店铺里的口音也不再是全然是通行南北的南京官话南腔北调的口音充斥其间。除了来自徽州、江北、山东等地到这繁华之地讨生活的小百姓操持各地口音的人群中又多了许多衣着光鲜的缙绅大户。明末社会的动荡和战乱辽东的败局贵州奢安之乱各地层出不穷的各种“民变”使得当地的缙绅们纷纷来到社会秩序安定的江南在这温柔乡销金窟中来避嚣。他们大多携带着一大家子的家眷奴仆和许许多多的金银财宝在南京城里城外买房置地过着纸醉金迷糜烂生活。
端坐在轿子中的这两位元老此刻的心情各不相同。周洞天对南京的繁华颇为吃惊――在他看来这里与杭州相比毫不逊色。看来“首都效应”在这大明的留都还是相当显著的。如此繁荣的市面显然不是仅仅依靠南京本地的消费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