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一十八节 威逼利诱,临高启明,吹牛者,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众乡绅没想到张枭会用这样的方式来估量九江的鱼花产量皆是一惊。关伯益道:“县父母慧眼如炬学生佩服。”
“那你可知西海每年可产多少鱼花?”张枭又问。
“学生不知。”
“一百二十亿。”张枭道。事实上在新中国成立后、人工繁育技术发展起来之前的十多年中西江广东段每年捕捞的鱼花约五十亿尾广西段约七十亿尾但在明末落后的生产条件下每年能捕捞起来三四亿尾鱼花已经是相当可观了。
众乡绅虽不知张枭凭什么断定西海每年可产这么多鱼花但从他一口算准了本乡每年的捕捞量来看他说的数字可信度却是极高的。
宋国威道:“西海每年可产之鱼花虽多然捕捞鱼花全靠‘渔师’望天实难再增产量。”
张枭模仿古人的语调说道:“凡取鱼花自三月至于八月当日落时望某方电脚高则知某方无雨某江之水不涨;某方电脚低则知某方有雨某方之水涨涨则某鱼花至矣。来自柳、庆、越三旬、两旬;来自南宁则两旬、旬半余各迟速有差。我还知梧州以下至九江段汛期开始早而结束迟九江乡人喜好之鳙、鲢鱼所占比例高于其他支流鲢鱼约占5%至10%鳙鱼1%至10%。”
这位澳洲人的县令竟然对本乡的鱼花捕捞如此清楚众乡绅一时不知张枭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朱氏族长朱伯莲道:“县父母既然知道鱼花装捞之法当知本乡确实是靠天吃饭。”
“好个靠天吃饭”张枭用扇子指着帐篷顶说:“现在大宋元老院便是天。九江乡人可装捞鱼花肇庆、封川乡人难道不可?”
不少人闻言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九江乡的鱼花垄断捕捞权说到底是完全依赖于政府的政策而非什么不可替代的自然禀赋。张枭的这番话是真的直戳他们的要害就差把“威胁”二字写在脸上了。
行军帐中的场面一下子便冷了下来黄熙胤知道双方都在相互试探便不插嘴。沉默许久后张枭见火候到了慢悠悠地说:“众位老先生不是本县不讲武德欺负老年人如今倒有一笔好买卖不知道在座的愿不愿意赏本县这张脸。”
关伯益道:“县父母为我等谋出路自然是要鼎力支持。”
张枭道:“我准备向广东大区提议寻一处宝地建设一个国家级淡水鱼人工繁育基地。”
“人工繁育?”在场的乡绅都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镜从古自今都是从江河湖海中捕鱼即便是鱼花也是老天爷的馈赠从没听说过什么人工繁育。
张枭故作神秘地问:“你们可曾发觉去年有些地方买的鱼花不是九江出的?”
“呃略有耳闻。”
“不错那些鱼花正是我元老院在临高做技术攻关时出产的试验批次”张枭有些得意当时搞技术攻关的时候需要用到鱼脑垂体激素刺激亲鱼排卵脑垂体的提取和保存技术还是他搞定的他继续说道:“人工繁育就是字面意思以后鱼花都从鱼花场里生产出来不用再去江河里捕捞。基地建成后两年内鱼花产量至少在你们现有的捕捞量基础上增加十倍十年内增加百倍。”
外乡的鱼花自然令乡绅们感到隐隐的不安但这位新县长实在是好大的口气竟然夸下海口能让鱼花产量增加十倍、百倍。他们不知道的是旧时空60年代突破淡水鱼人工繁育技术后到70年代九江就已经达到了700亿尾产量更不用提元老院穿越前的5000亿尾规模。
“只是如今北方天灾不断、硝烟四起增产这么多鱼花如何销得出去?”有人担心地问。
“这么说在座的对我元老院的红旗还能插多久没有信心咯?”张枭话里带着些轻蔑。
“不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