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论汉语人伦文化内涵的机制——详释戴发含齿系列词,刘瑞明文史述林,刘瑞明,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2.3胡竹安《水浒词典》:“噙齿戴发:意为像个人的样子。”自然泯失了以男子汉语大丈夫自负的关键之处。只说自己像个人的样子,与武松此时的正气凛然大相径庭。王利器主王编《金瓶梅词典》:“即有齿有发。喻有面目,有头脑。”于武松例句的事理倒也不背,但对引证的《独角牛》剧例(见前文)却显违实情。剧中的“你”即普通的农民儿子,又正患重病,完全说不上“有面有目,有头脑”。白维国《金瓶梅词典》:“牙齿不外露,头上有头发,是对人的形象的描述。”把“含齿、噙齿”讲成不露齿,既无词义根据,也不合事理,有许多野兽实际上也都是不外露牙的。此释虽也言词出《列子》,却不辨即从人身不长毛来表述与兽形之比,把虚陪的“含齿”误为实意。由此可见,不联系词语的文化内涵会导致出人意料之误。
3.1还需要辨析“黑头虫”释义之误。朱居易《元剧俗语方言例释》:“黑头虫:亡恩负义。民间相传黑头虫和黄口,都是吃父母的虫鸟,故引为喻。”引例为《赵氏孤儿》二折《牧羊关》:“也不是有血性的白衣相,子是个无恩念的黑头虫。”《小尉迟》一折《后庭花》:“我道你是个顶天立地男儿汉,怎做了背离祖宗的牛马风,可不骂你个黑头虫!”王元鼎《河西后庭花.嘲妓》:“泥中剌,锦里针,黑头虫,黄口鶚!”
3.2由于所引例的剧中人物确实都有忘恩负义的情事,所以这个释义普遍的为后来的辞书所承认,包括《汉语大词典》也是如此。但是,词义究竟是否如此?我们不能只看它是否把句意讲通(因为可把句意讲通的可能往往不是独一无二的),关键在于有没有这种传说,有没有吃父母的“黑头虫”。如果不存在这个喻体,就不会用它来做比喻。然而对此对键之处,一般释者正是语焉不详,便令人怀疑。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第二册即承用此释,而有补说:“《太平广记》卷四七七‘法通’条载:‘……今蝗虫首有王字,固自不可晓(按,引文原脱‘不’字)。或言鱼子变,近之矣。旧言虫食谷者,部吏所致,侵渔百姓,则虫食谷。虫身黑头赤,武官也;头黑身赤,儒吏也。’按,此言官吏贪污残暴,则虫身(头)黑食谷,黑头虫与官吏大有关连,民间传说遂用以讥寓官吏,当有可能。录之备参。”其实,所谓的“旧言”应是说:无论文武吏,只要贪污残暴,老天爷都要惩罚它们,使死后不能托生,而要轮回为虫。但这种人贪暴之性虽死不改,变为虫后仍然要吃粮食害人。蝗虫也许就是它们变成的。可见这只是一种讽剌揭露贪官污吏的文学说法,并非民间传说。这种说法与虫食父母还相距甚远。
3.3上引“黑头虫,黄口鶚”例,是揭露妓儿骟钱之心狠毒,却用黄口幼鸟鸣声娇嫩动听来比喻易讨人喜爱,其实她们所说的山盟海誓都是不算数的。此例也并非直言妓儿对久久迷恋的人忘恩负义。而且此义也同前引寒山诗例句不相一。释义更值得怀疑。“人是黑头虫,刚做千年调。”意思是:人和兽类一样,只是全身无毛罢了。兽不会长生,也不想长生。人却一心要长生不死。可见“黑头虫”正是承“戴发含齿”而来的又一个变体。上引元剧中反比的是“有血性”“男子汉”,同比的又是“牛马风”“黄口”。这岂不是充分证明了,词义仍是:虽具人形,实同禽兽。简言之:不是人。忘恩负义也是不够人的一种具体情况,所以可把句意讲通,便被代替成词义了。
4.1《宋元语言词典》:“带眼安眉。意谓有眉有目。比喻有面目的,有见识的。”但,有面目即有面子,指自己或靠他人有身份,有地位,与有见识各是一回事。“有眉有目”可以是“有眼无珠”的反面,即可指有见识。但例句或非此义。例二《看钱奴》一折:“又无房舍又无田,每日城南窑里眠,一般带眼安眉汉,何事手中偏没钱?”其人无身份地位即无面目可言。例中的贾仁此上场诗后又说:“我每日家不会做甚么营生,则是与人家挑土筑墙,和泥托坯,担水运浆,做坌工生活度日。”可见也不是说他有什么见识。即句只言我也长眉毛眼睛,也是个人,而命运不同。例三《独角牛》二折:“你是个男子汉,顶天立地,啮齿戴发,带眼安眉。”是称说病刘千他也是普通农家儿子,无身份地位,也未特言有何见识。也只是说是个男子汉,应有报仇的志气。本文前面已讲明“噙齿戴发”实际仅以发指胡须而已,所以“带眼安眉”中实际仅只言眉,二者从而合成“须眉丈夫”之义。由眉而及眼,又是笔者所议言的虚义粘连的造词方法,或简单视为偏义复词。
当然,“安眉带眼”的上述语源及文化内涵不是万千群众所能知晓的,因而它也可以只是有眉有眼之义以指也是个人,或言有见识。而“须眉男子”之义也可粗解为“是个人。”例五《岳阳楼》三折:“来时节,刚才得安眉待眼,去时节,只落得赤手空拳。”此是吕洞宾以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人生短暂,劝化世人弃世修仙。句言:人刚生到世间时,才有眉有眼成人形,即令家财万贯,死后也带不去,还要轮回为异类。可见非言有面情或有见识。
4.2《汉语大词典》释为:“有眉有眼。意谓像个人样。”就比较正确。但疏漏了“须眉丈夫,直言有眉有眼”,或指有见识之义。例句也有不符释义的。也有《岳阳楼》例,却不宜说人生下来像个人样。又例明无名氏《渔樵闲话》二折:“安眉带眼,藏头顿项,耸背缩肩。所般的本见佯不看,耳装聋得到心安。”从“本见佯不看”两句知,“安眉带眼”即言有眼有耳而不看不闻。不是说像个人形的贬义。
4.3人形是可以特从头部来说的,即五官如何。也可以单从眼睛来说,即顾恺之所言:“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这实际是艺术和文学的创作手法。若从词汇言,从词汇史言,“安眉带眼”实是“戴发含齿”的语义衍生词。
5.1《汉语大词典》“顶天立地”释有三义。一、“头顶青天,脚踏大地。谓生存于天地之间。”引例明高濂《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上》孙真人《卫生歌》曰:‘……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二,形容身体魁伟。巴金《家》一:“两扇大门开在里面,门上各站了一位手执大刀的顶天立地的彩色门神。”三,形容堂堂正正,志向远大,气概不凡。《五灯会元.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勘验诸方,更来这里觅个甚么?”《范张鸡黍》一折:“想为人怎敢言而无信……枉了咱顶天立地,束发冠巾。”按,从词的渊源作论,此词仍是由《例子.黄帝》言人与兽的形状不同而产生。文中说“倚而趣者,谓之人”,即人是直立行走。头顶正向天。“仰飞伏走,谓之禽兽”,禽兽是俯身行走的,虽也是脚踏地,却不是头直顶天。所以“顶天立地”即言人形,进而引申为真正成人。所释第二义实际并不确切,例仍言门神担当守卫的重任,非言形体魁伟。第三义所释也费辞,志向远大云云无非是相关的事理。又,释义一也不恰切。许多生物都生存于天地之间,却未必都说成顶天立地。“顶天立地非容易”,实言真正做人不易,即对所食所衣要问心无愧。可见三义实为同一义。此词自然可以直言“头顶天脚踏地的”,但并未举出例证来。
5.2《汉语大词典》:“顶天踵地:犹言顶天面地。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没用处》:‘夫人顶天踵地,惟呼最灵。’”这就避言了是“顶天立地”三义中的哪一义。例实言:人能直立行走,因此称为万物之灵。此可证笔者上条所释之义。
6.1以上讨论了几组从人与兽形状有异而取材表达要作真正的人,不要行为也同于禽兽的难词。属于这一机制的词还有:衣冠禽兽、沐猴而冠、蛇蝎心肠、人面狗心、人面兽心、狼心狗肺……为数甚多,都不难理解。“匪人”本是非亲近者义,后来泛化为“不是人”即如兽之义,这实际上是同“戴发含齿”的造词方法相反相成的。近年来语言研究常讲词义系统,却未见详论的。系统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同义、同源,同义兼同源,也应是一个系统。系统中的词语反映的民族的文化内涵更为明显而集中些,而民族文化内涵又可使词义及异形的认知更为容易和精确,更能显示词的系统性。
补言
苏州方言有“竖头众牲”词,是骂人如畜生,只是头是竖起的,与畜生头是不俯的区别。这也是说虽与兽形区别而与兽性无别。
《太平广记》“法通”条中的“旧言”实际指《论衡.商虫》:“变复之家谓虫食谷者,部吏所致也。贪则侵渔,故虫食谷。身黑头赤,则谓武官:头黑身赤,则谓文官。使加罚于虫所象类之吏,则虫灭不复见矣。”
(原载《青海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